2025-10-20
近年来,江西省抚州市坚持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关键抓手,积极探索将1838万亩林地、67.2%森林覆盖率的“千万亩绿色资源”转化为“千亿元产业价值”的有效路径,坚定走“提质、兴业、利民”之路,推动林业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效。至2024年,全市林业总产值达721亿元,较2021年增长72.5%,实现“生态美、百姓富”的有机统一。
一、强化顶层设计,凝聚林改合力
抚州市将林业改革置于全市发展全局核心位置,系统谋划、强力推进。自2021年入选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以来,先后出台《实施“千万资源变千亿产值”行动方案》等32项政策,建立工作专班和市领导挂点联系制度。全省深化集体林改先行区建设动员会后,召开市级调度会5次,市领导开展专题调研督导30余次,层层压实责任,形成改革攻坚强大合力。
二、破解关键难题,激发制度活力
聚焦“林改四问”精准施策。
明晰产权:全国率先开展林地承包经营权延期试点,签订延包合同3.12万份;创新颁发全国首批林业经营收益权证537本,登记面积13.39万亩,实现质押贷款1.68亿元,拓展非木质收益权登记与融资功能。
科学经营:推广简明森林经营方案,11个县(区)均建设50公里以上可持续经营示范带;试点以来完成人工造林60.8万亩、退化林修复88.1万亩。
拓宽融资:成立全国首家“两山”转化中心、首批湿地资源运营中心,落地全国首单湿地权益资产抵押贷款;全市林权贷款余额103.6亿元,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总量达519.55亿元。
规模经营:全国首个实现县(区)林权收储平台全覆盖,收储集体林73.18万亩;培育林业合作社、家庭林场等规模经营主体663家,规模化经营林地350万亩。
三、落实国家政策,释放经营潜力
对标国家林草局《若干措施》,细化10方面34条创新举措。
盘活林地空间:创新公益林调减与合理经营机制,首批调减集体公益林3150亩,在262.66万亩公益林下适度发展林下经济、生态旅游等产业。
优化经营措施:构建全域森林可持续经营体系;允许人工商品林自主确定主伐;推广采伐“告知承诺制”“按面积采伐”;创新松材线虫病综合除治更新模式。
强化要素保障:将林区设施修筑纳入直服用地;优化林长制考核激励容错机制;依托中国林科院亚林中心打造科技服务样板;争取多项国家级改革试点支撑。
四、推动提质增效,实现兴业利民
贯通“种什么、产什么、得什么”产业链。
筑牢根基:实施国储林、毛竹、油茶、林下经济、综合经营“五百万示范工程”,累计建设国储林70万亩,发展毛竹308万亩、油茶90万亩、林下经济422万亩。
提升效能:以“一县一品”壮大林草产业,培育油茶、毛竹、家具、林药等十大集群;引进竹纤维、生物质甲醇等优质项目,拥有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8家、省级89家。
促农增收:构建“企业+林场+合作社+农户”多元合作模式,为26万户林农提供劳务、流转、分红等多渠道收益,年户均增收5000元;建成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10家、省级27家,实现省级基地县区全覆盖,让群众共享生态福祉。
抚州正以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动力,奋力谱写绿色发展新篇章,努力为南方集体林区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提供可借鉴的“抚州实践”。
(来源:江西省林业局 钟南清)
中国林业生态发展促进会发布